我見我思-大數據看周子瑜

我見我思-大數據看周子瑜2016/03/17

中國時報/2016年01月26日  周韻采


選前之夜周子瑜的告白影像深深觸動了選民的心,在網路世界不斷延燒,許多人貼文表示,因為周子瑜他們出來投票了,有人甚至比喻為「2016年的兩顆子彈」。選後第1個民調顯示,有10%的受訪者表示子瑜事件影響他們的投票意願。10%代表的是187萬公民數,可能嗎?
 
從臉書使用者的足跡來看,與子瑜事件相關的互動行為於1月14日達到第1個高峰,為21700互動數,第2個高點自1月16日凌晨起逐漸攀升,至下午6點至8點(投票已截止)最高,有21500互動數。這與邵軒磊教授於PTT政黑版的觀察一致。而這段期間的互動者數為59500人次,53%為男性,47%為女性;主要集中在18~24歲者,占總人次的43%,其次為25~34歲者,占26%。而分享及發文這類較積極的互動行為則幾乎由18~24歲者產出。
 
就台灣臉書用戶將近1700萬而言,子瑜事件只有產生漣漪,但仍夠不上海嘯,且事件擴散效應明顯侷限在18~24歲及25~34歲年齡層,而這些人皆是支持蔡英文最高的群體。至於民調裡10%的受訪者說有影響,應是民調界常談的「西瓜偎大邊」效應。
 
此次觀測臉書使用者的互動數據,我深深震懾於大數據剖析的威力,對大數據做為另類民調工具懷抱信心。舉例而言,選前之夜三黨舉辦造勢晚會,同時間在臉書的正向互動數分別為朱立倫7400、蔡英文12900及宋楚瑜3500,換算成百分比則為31.1%、54.2%及14.7%。至1月16日早上8點開始投票前回推24小時(子瑜事件狂推期間),3位候選人所累積的正互動數分別為朱52900、蔡114200及宋24700,百分比則為27.6%、59.5%、12.9%。與選舉結果相較,國民黨沒有影響,反倒是親民黨繳了2%給民進黨,使得民進黨得票率達到56.12%。雖然大家感覺子瑜事件在臉書上狂推,但那是在自己的網絡或公開社群,放在所有臉書帳戶以及1000多萬的總票數裡,其百分比的變化對選舉結果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。
 
而使用者的互動數據也顯示,臉書並不是年輕人的玩意兒,18~24歲者對大選的冷感直到選前1個禮拜才逐漸加溫,從5%的參與率提高到16%左右。而互動強度高者的年齡集中在45~54歲及55~64歲,直到選前1個禮拜才向下延伸至35~44歲。而在積極互動行為中最疏離的永遠都是18~24歲者。同時,男性比女性熱衷於政治互動,大約為7比3。
 
所以這次大選基調與話語權仍牢牢掌握在男性與青中年/壯年人的手裡,年輕人當家作主的口號並沒有真正實踐呀!大數據不會騙人,只有在自己同溫層的嗨感才會。什麼時候我們願意憑藉大數據檢驗政治人物,也才是台灣民主真正深化之時。
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60126000464-260109